【江郎才尽的意思】“江郎才尽”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南朝梁代《世说新语·文学》。原意是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字文通)年轻时才华横溢,但后来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好的文章。后人用“江郎才尽”来形容一个人在创作或表现上逐渐失去原有的才能和灵感,不再有新的作品或成就。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作家、艺术家等在经历一段时间后,创造力下降,难以再写出优秀的作品。虽然它带有贬义,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调侃或自嘲。
“江郎才尽”源于古代文人江淹的故事,用来形容一个人才华衰退、无法再创作出好作品的状态。它既可以是对他人的评价,也可以是自我反思的表达。成语背后反映了人们对才华与创造力变化的关注,也提醒人们要不断学习、积累,保持创作活力。
表格:江郎才尽的相关信息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江郎才尽 |
出处 | 南朝梁代《世说新语·文学》 |
作者 | 刘义庆(编撰) |
本义 | 江淹年少时才华横溢,晚年文思枯竭,无法再写出好文章 |
引申义 | 形容一个人才华衰退,缺乏创造力或新作品 |
使用场合 | 用于评价他人或自嘲,多带贬义 |
常见对象 | 文学家、艺术家、创作者等 |
用法示例 | 他最近的作品质量下降,看来是江郎才尽了。 |
语法结构 | 主谓结构,常作谓语 |
近义词 | 才疏学浅、力不从心、文思枯竭 |
反义词 | 才华横溢、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
通过了解“江郎才尽”的来源和含义,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创作和学习中要不断努力,避免陷入“才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