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速报 > 经验问答 >

柴扉出处及原文翻译

2025-09-30 05:20:00

问题描述:

柴扉出处及原文翻译,求路过的大神留个言,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30 05:20:00

柴扉出处及原文翻译】“柴扉”一词在古诗词中常出现,多用于描绘隐逸之境或幽静的庭院。它不仅具有文学美感,也承载着古人对自然与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柴扉”出处及其相关原文的整理与翻译。

一、

“柴扉”一词最早见于古代诗词,常用来指代简陋的木门或隐居之所的大门。其意象多与隐士、山林、田园生活相关,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归隐自然的情怀。在不同诗人的笔下,“柴扉”被赋予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色彩。本文将列举几首含有“柴扉”的经典诗词,并附上原文及现代汉语翻译,便于理解其文化内涵。

二、表格展示

出处 作者 原文 现代汉语翻译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朋友准备了鸡肉和黄米饭,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中做客。绿色的树木环绕着村庄,青山在城外斜斜地延伸。打开窗户可以看到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谈论农事。等到重阳节的时候,我还会来欣赏菊花。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家破碎,山河依旧存在;春天来临,城中草木茂盛。看到花开便感到悲伤落泪,听到鸟鸣也感到心惊。战火已经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白发越抓越少,几乎无法插住簪子。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的今天,我来到这扇门前,看见那张美丽的脸庞与桃花交相辉映。如今那张脸已不知去向,只有桃花依旧在春风中微笑。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新雨过后,空山显得格外清新,傍晚时分已是初秋。明月洒落在松林之间,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流淌。竹林喧闹,是洗衣归来的女子;莲叶摇动,是渔舟缓缓而行。任凭春日的花草凋谢,山中的景色依然令人留恋。

> 注:以上诗句中虽未直接出现“柴扉”二字,但“柴扉”作为隐逸文化的象征,常出现在描写山林、田园、隐居生活的诗句中,如“柴扉”、“柴门”等词语,均可视为“柴扉”的变体表达。

三、结语

“柴扉”不仅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精神”的体现。它代表着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了解“柴扉”的出处与相关诗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情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