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的意思】“当仁不让”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意思是:在遇到应该做的事情时,应当积极承担,不应推让。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责任、道义面前要勇于担当,不退缩、不推诿。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当仁不让 |
出处 | 《论语·卫灵公》 |
拼音 | dāng rén bù ràng |
字面意思 | 面对仁德之事,不应让给别人 |
引申意义 | 在职责或正义面前应主动承担,不推辞 |
二、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职责面前 | 这个任务我来负责,当仁不让。 |
道德义务 | 看到有人需要帮助,他当仁不让地伸出援手。 |
竞争场合 | 在比赛中,他当仁不让地争取第一。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挺身而出 |
反义词 | 推三阻四、畏首畏尾、避重就轻 |
四、使用注意事项
- “当仁不让”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中,口语中较少使用。
- 适用于描述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品质。
- 不宜用于形容个人好胜心强或争抢功劳的行为,否则可能产生歧义。
五、总结
“当仁不让”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精神态度,体现了一个人在面对责任和道德义务时的勇气与担当。它鼓励人们在合适的时候挺身而出,而不是退缩或推卸。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团队合作、公共事务和个人修养中都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