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速报 > 综合知识 > 正文

打春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5-02-06 07:59:02编辑:缪剑纯来源:网易

打春:立春的俗称与习俗

打春,实际上是立春的俗称,标志着二十四节气中春天的正式开始。立春不仅是干支历的岁始,更寓意着万物起始、一切更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春具有特殊的意义,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旧时,人们在立春前一天会用泥土做成春牛,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以此来迎春,并祈求新的一年能够丰收。这一习俗活动因此被称为“打春”。春牛的制作颇为讲究,通常用桑木做骨架,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塑成,身高4尺,长8尺,画有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的图纹。立春前一日,人们会到先家坛奉祀,然后用彩鞭鞭打春牛,把它赶回县府,在大堂设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牵“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丰年。

此外,打春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如敲打小锣、竹板等,唱着歌词,挨户索取钱财,这虽与鞭打春牛的直接祈福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随着历史的发展,立春“岁节”民俗被挪到了阴阳合历的元月朔日,立春逐渐成为了单纯的节气。然而,在一些地方,立春节气的习俗仍然得以传承,如“立春祭”、“咬春”等。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更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总之,打春作为立春的俗称,承载着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