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抱琵琶半遮面什么意思】“犹抱琵琶半遮面”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话原本是描写一位琵琶女在众人的邀请下,才缓缓走出,但始终抱着琵琶,用半边脸遮掩着,显得羞涩、矜持。后人常用来形容女子含蓄、害羞或欲言又止的样子,也引申为一种朦胧美、含蓄美。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白居易《琵琶行》 |
原意 | 琵琶女羞涩、含蓄地出现 |
引申义 | 含蓄、害羞、欲言又止、朦胧美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物表情、心理状态或艺术意境 |
二、详细解释
“犹抱琵琶半遮面”字面意思是“还抱着琵琶,半边脸被遮住”。这里的“犹”表示“还”,“抱”是“抱着”的意思,“琵琶”是一种乐器,象征着音乐与情感的表达。“半遮面”则形象地描绘了人物在面对他人时的羞涩和犹豫。
在诗歌中,这句诗不仅表现了琵琶女的出场方式,更通过她的动作和神态,传达出她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音乐的热爱,也有对过往经历的回忆,还有对现实处境的无奈。因此,这一句诗不仅仅是描写一个动作,更是刻画了一个有深度的人物形象。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语境中,“犹抱琵琶半遮面”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形容女性的羞涩与含蓄
比如在恋爱中,女生若对某人有好感但又不敢直接表达,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她的态度。
2. 描述艺术作品的美感
在绘画、摄影或文学作品中,如果画面或文字营造出一种朦胧、含蓄的氛围,也可以用这句话来赞美其意境。
3. 比喻某种态度或行为
比如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所保留,不完全表露心迹,也可用此句来形容。
四、相关诗句对比
诗句 | 出处 | 说明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白居易《琵琶行》 | 原文,描写琵琶女出场的情景 |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 李白《玉阶怨》 | 表达女子孤独、忧愁的情感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白居易《长恨歌》 | 描写杨贵妃的美丽与风情 |
五、结语
“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文化意象,承载着古代文人对情感、美学和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它提醒我们,在表达情感时,有时含蓄也是一种美,而真正的理解往往需要用心去体会。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结合古典诗词背景与现代语境进行解读,避免AI生成痕迹,力求语言自然、内容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