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角之势什么意思】“掎角之势”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军事或战略领域,用来形容一种由多个点或势力相互配合、互相支援的态势。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布局,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背景。
一、
“掎角之势”字面意思是“像三角形一样相互牵制”,比喻两个或多个力量在不同方向上形成夹击或相互支持的局面。常见于军事、政治、商业等领域的战略部署中,强调协同作战、互相呼应的重要性。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多方势力在某一区域或事件中形成的战略格局,如两军对峙时,一方从两侧包抄,另一方则正面迎敌,这种布局就称为“掎角之势”。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掎角之势 |
拼音 | jǐ jiǎo zhī shì |
出处 | 出自《左传》、《三国志》等古籍,原指战事中的战术布局 |
含义 | 指多个力量在不同方向上形成夹击或相互支援的态势 |
用法 | 多用于军事、政治、商业等领域的战略分析 |
近义词 | 三面包围、左右夹击、协同作战 |
反义词 | 孤立无援、各自为战、单打独斗 |
示例 | 在战场上,两路大军形成掎角之势,对敌人形成合围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描述企业、组织之间的协作关系或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布局 |
三、拓展理解
“掎角之势”不仅限于军事领域,在现代管理、市场营销、团队协作等方面也广泛应用。例如,企业在不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形成掎角之势,可以增强市场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此外,这一成语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兵法思想中的“以多胜少”、“分进合击”等策略,展现了古人对战略布局的深刻理解。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掎角之势”不仅是对一种战术的描述,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强调了协同与配合在复杂局势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