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谁】“鸡鸣狗盗”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微小但关键作用的人。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与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孟尝君有关。
一、成语来源与故事背景
“鸡鸣狗盗”最早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故事讲的是孟尝君被秦王扣留后,依靠门客中的两个小人物——一个会学鸡叫骗开城门,一个会装狗偷东西——成功逃脱。这两个门客虽然身份低微,但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被后人称为“鸡鸣狗盗”。
二、主人公是谁?
根据历史记载,“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
人物 | 身份 | 功绩 |
学鸡叫者 | 孟尝君门客 | 假装鸡叫骗开城门,助其逃脱 |
装狗偷物者 | 孟尝君门客 | 装成狗潜入秦宫,盗取珍贵物品 |
这两位门客虽然没有显赫的出身或大才,但在危急时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被后人称为“鸡鸣狗盗”的代表人物。
三、成语含义与引申意义
“鸡鸣狗盗”原本带有贬义,意指小伎俩或不体面的手段。但在现代使用中,有时也用来形容那些看似不起眼却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的人或能力。
四、总结
“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孟尝君的两位门客,他们分别通过“鸡鸣”和“狗盗”的方式帮助孟尝君脱险。这一成语不仅讲述了历史故事,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即使是小人物,也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大作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史记·孟尝君列传》 |
主人公 | 两位门客(学鸡叫者、装狗偷物者) |
故事背景 | 孟尝君被秦王扣留,靠门客逃脱 |
成语含义 | 原为贬义,现可指小人物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
引申意义 | 表达对人才不论大小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