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简介资料】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和启蒙思想家。他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社会动荡,思想活跃,其作品充满对现实的批判与对变革的呼唤,被视为晚清思想解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龚自珍早年接受传统儒学教育,后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尤其推崇王夫之、顾炎武等前贤。他主张“经世致用”,强调学问应服务于社会,反对空谈心性。他的诗文风格独特,既有古典韵味,又富有革新精神,被誉为“近代文学的先驱”。
在政治上,龚自珍曾参与科举考试,但仕途并不顺利,最终只担任过内阁中书等小官。他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忧国忧民,多次上书朝廷,提出改革建议,但未能被采纳。他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维新派和革命派,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龚自珍 |
字 | 瑟人 |
号 | 定盦 |
出生年份 | 1792年 |
逝世年份 | 1841年 |
籍贯 | 浙江仁和(今杭州) |
身份 | 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启蒙思想家 |
主要思想 | 经世致用、批判现实、提倡变革 |
文学风格 | 深刻犀利,兼具古典与革新 |
政治立场 | 关注国家命运,主张改革 |
代表作 | 《己亥杂诗》、《病梅馆记》等 |
影响 | 对晚清思想界产生深远影响 |
龚自珍的一生虽未在仕途上取得显赫地位,但他以笔为剑,为当时沉闷的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思潮,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