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荒源于哪个典故】“破天荒”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件事前所未有、前所未闻。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成语的来源与古代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
“破天荒”最早出自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真实事件。据《唐摭言》记载,唐代科举考试中,荆南地区连续多年没有人考中进士,直到某一年,有一位名叫刘蜕的考生终于高中,打破了当地多年无人及第的局面。因此,人们称此为“破天荒”,意指“第一次打破常规”。
后来,“破天荒”逐渐演变为一个比喻性成语,用于形容从未有过的事情第一次发生,或某种罕见现象首次出现。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破天荒 |
出处 | 《唐摭言》 |
原意 | 指荆南地区多年无人考中进士,后刘蜕考中,打破僵局 |
引申义 | 形容前所未有、前所未闻的事情第一次发生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中,强调新奇、罕见的现象 |
现代用法 | 如“他这次获奖是破天荒的事”、“这是公司破天荒的决定” |
三、延伸理解
“破天荒”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体现了古人对“突破传统”的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对“创新”和“变化”的认可。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常被用来赞扬那些敢于打破常规、引领潮流的人或事。
尽管“破天荒”已不再是专指科举考试中的现象,但它背后的历史故事依然值得我们去了解和铭记。
如需进一步探讨“破天荒”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