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是什么意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是一句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字面意思是:如果鸟巢被倾覆了,哪里还能有完整的蛋呢?引申为在整体遭受毁灭的情况下,个体也难以幸免。这句话常用来比喻在大环境崩溃或灾难发生时,个人无法独善其身。
一、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原意是形容鸟巢被毁后,蛋自然也会破碎,没有一个能保全。后来这句成语被广泛用于比喻在整体遭遇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下,个体很难保持完整和安全。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说明当大的系统或环境遭到破坏时,个体往往也无法幸免。它常用于历史、政治、社会等情境中,表达一种无奈和宿命感。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 |
字面意思 | 鸟巢被毁,蛋自然破碎,没有完整的蛋 |
引申含义 | 在整体遭受毁灭时,个体也难逃厄运 |
使用场景 | 历史事件、政治动荡、社会危机、人生挫折等 |
情感色彩 | 悲观、无奈、宿命感 |
用法举例 | “国家战乱,百姓流离失所,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关注大局,个体难以独立于环境之外 |
三、延伸理解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重大变局时,个人的力量往往微不足道,唯有顺应时代、认清形势,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同时,这句话也常被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忽视整体环境的变化,因为一旦大势已去,个人的努力可能也难以改变结局。
结语: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虽出自古代,但其内涵深刻,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告诉我们:个体的命运往往与整体息息相关,只有看清局势,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