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原文及翻译】《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所著的兵法著作,内容主要围绕战争策略、战术运用和将领修养等方面展开。虽然《孙膑兵法》在历史上曾一度失传,但后来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中得以重见天日,为研究古代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一、
孙膑,齐国人,与庞涓同师于鬼谷子,因受庞涓陷害而遭刖刑,后逃至齐国,辅佐田忌,助其击败魏国,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兵法强调“以智取胜”、“避实击虚”、“攻其不备”,主张灵活机动、因势利导,注重心理战和情报战。《孙膑兵法》共三十篇,内容涵盖战略、战术、阵法、将帅之道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选取部分原文,并附上对应的现代汉语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孙膑的思想精髓。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节选) | 现代汉语翻译 |
“夫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对待。 |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 因此要从五个方面来分析,比较各种计策,探求实际情况:一是道义,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军法。 |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 凡是用兵的原则,使敌国完整归降是最好的,攻破敌国则次之;使敌军完整归降是最好的,攻破敌军则次之。 |
“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 善于作战的人,先做到自己不会被打败,然后等待敌人出现可乘之机。 |
“故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遵循规律并保持法度,才能掌握胜负的主动权。 |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 兵情贵在迅速,趁敌人来不及准备的时候行动。 |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胜于无形。” | 所以用兵达到极致时,就看不到形迹;看不见形迹,就能在无形中战胜敌人。 |
三、结语
《孙膑》不仅是一部兵书,更是一部关于智慧与谋略的经典。它强调了“知彼知己”的重要性,提倡“以智取胜”,反对盲目蛮干。通过阅读《孙膑》,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战争的智慧,也能从中汲取处世与决策的灵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孙膑兵法》全文或深入研究其思想体系,建议参考权威版本或相关学术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