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于一尊的意思】“定于一尊”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后人引申为“定于一尊”,意指国家或组织的权力、权威、思想或制度最终归于一个中心,由一个核心人物或体系来统一领导和掌控。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政治体制、文化思想或社会管理中的集中化现象。在古代,它多用于形容君主专制或中央集权;在现代,则可用于分析政治结构、企业治理、意识形态统一等方面。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定于一尊 | 指权力、思想、制度等最终归于一个中心或一个权威者 |
二、来源与演变
来源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原文出处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引申意义 | 强调统一权威,强调集中管理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政治、组织管理、思想统一等领域 |
三、常见用法举例
场景 | 例句 |
政治体制 | 这个国家实行的是“定于一尊”的政治体制,所有决策都由中央统一制定。 |
企业文化 | 公司内部实行“定于一尊”的管理模式,所有事务由总经理一人决定。 |
思想统一 | 在某些历史时期,思想领域被“定于一尊”,其他观点难以发声。 |
四、优缺点分析
优点 | 缺点 |
决策效率高,行动统一 | 容易形成独断专行,缺乏民主参与 |
组织执行力强 | 创新空间有限,容易抑制多样性 |
有利于维护稳定 | 个人权力过大,可能引发腐败风险 |
五、总结
“定于一尊”是一种强调集中权威和统一管理的理念,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它在提高效率、维护秩序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可能带来权力失衡、创新受限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把握其适用范围,避免走向极端。
如需进一步探讨“定于一尊”在当代社会中的具体体现或与其他理念的对比,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