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交臂这个成语出自哪个故事】“失之交臂”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事情虽然近在咫尺,却因为某种原因而错过了。很多人可能知道它的意思,但未必清楚它究竟出自哪个历史故事。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段简要的总结和表格形式,来清晰地展示“失之交臂”这个成语的来源与含义。
一、
“失之交臂”最早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是司马迁在描写韩信早年经历时所使用的表达。故事讲的是韩信年轻时生活贫困,曾多次投靠项羽,但未能得到重用。后来他转投刘邦,才得以施展才华。在这段经历中,韩信本有机会被重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
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于描述人们在关键时刻因判断失误或时机不当,而错失良机的情境。它强调了“机会”的重要性以及“错过”的遗憾。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失之交臂 |
出处 | 《史记·淮阴侯列传》 |
作者 | 司马迁 |
原文出处 |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去,乃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于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节选) |
含义 | 指事情近在眼前却因各种原因未能抓住,导致错过机会。 |
使用场景 | 描述因判断错误、时机不当等原因而错失良机的情况。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工作、学习、生活中提醒人们珍惜机会、把握时机。 |
三、结语
“失之交臂”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总结。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机遇时要更加敏锐和果断,避免因一时的犹豫或误判而留下终身遗憾。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来历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