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及翻译】一、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中秋夜景的诗作。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竺寺中秋夜晚的桂花香气与宁静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充分展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淡泊情怀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桂子”这一意象,诗人将中秋佳节的静谧与芬芳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以下为该诗的原文与翻译,并辅以简要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意。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内容 | 原文 | 翻译 |
第一句 | 天竺寺前山月高 | 天竺寺前的山峰上月亮高悬 |
第二句 | 桂子飘香满径遥 | 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小路之间 |
第三句 | 八月十五夜无梦 | 八月十五的夜晚没有睡意 |
第四句 | 一树秋光入酒瓢 | 一树秋色映入我的酒杯 |
三、简要分析
- “天竺寺前山月高”:开篇点明时间与地点,描绘出一个宁静而清幽的夜晚场景。
- “桂子飘香满径遥”:通过嗅觉描写,渲染出桂花盛开时的浓郁香气,增强了画面感。
- “八月十五夜无梦”:说明诗人因沉醉于美景而难以入眠,也暗示了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 “一树秋光入酒瓢”:以“秋光”比喻桂花的色泽与香气,将其比作美酒,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四、结语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虽短小精悍,却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在描写自然景物时的独特艺术魅力。通过对桂花、月光与秋夜的细腻刻画,诗人传达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令人回味无穷。
如需进一步探讨白居易其他作品或唐诗赏析,欢迎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