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韦编三绝的意思是什么】“韦编三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钻研的精神。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历史典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意义。
一、成语释义
成语: 韦编三绝
拼音: wéi biān sān jué
解释: 韦编,指的是古代用皮绳串连竹简的书册;三绝,意为断了三次。原指孔子读《易》次数太多,导致皮绳多次断裂,后用来形容读书勤奋、研读深入。
二、出处与典故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
典故 | 孔子非常喜爱《周易》,常常反复阅读,以至于串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裂。 |
后世引申 | 形容人读书刻苦、治学严谨,有极强的学习精神。 |
三、成语用法
使用场景 | 示例 |
赞扬他人学习态度 | 他每天坚持学习,真是“韦编三绝”的典范。 |
自我激励 | 我要以“韦编三绝”的精神,努力钻研专业知识。 |
文学作品中 | 古人“韦编三绝”,只为求得真知。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刻苦钻研、废寝忘食、手不释卷 |
反义词 | 懒惰懈怠、浅尝辄止、不思进取 |
五、总结
“韦编三绝”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的态度。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鼓励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专注与毅力。
关键点 | 内容 |
成语含义 | 形容读书勤奋、研读深入 |
出处 | 《史记·孔子世家》 |
典故来源 | 孔子读《易》导致韦编三绝 |
现代意义 | 鼓励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
通过了解“韦编三绝”的来历和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价值,也能从中汲取力量,提升自身的学习与工作态度。